我不記得在《周口日報》上發(fā)表過多少篇文章,只記得這些文章留給我的感動。我在《周口日報》發(fā)表的第一篇千字小文是《微笑如歌》。那時我剛大學畢業(yè),被分配到母校——西華一高教書。
2025年05月16日
詩,在我的成長與生活細節(jié)里,幾乎承擔了生命的意義和心靈的承諾。某種程度上,就我的認知而言,如果生活里缺乏詩意,就失去了前行的目標,縮減了生存的空間,缺少了平日里的寧靜。
2025年05月16日
大清早,周口第一站啟程。這片古代中原的興盛之地,在我眼前展現(xiàn)的沿途景觀,是一幅車水馬龍、民豐物茂的巨畫。龍湖之畔,矗立著為祭祀太昊伏羲氏修建的大型陵廟——太昊陵。
2025年05月16日
“給你寄的茶蒴兒收到了吧?趕緊泡一杯喝,連著喝幾次,喉嚨就不痛了!”看著杯中在沸水的激蕩下翻滾的茶蒴兒,想起了母親的叮囑。這幾日,我有些上火,和母親通電話時,她聽出我喉嚨沙啞,沒想到,兩天之后,就收到了久違的茶蒴兒。
2025年05月15日
回了家,近午的陽光和我一樣松弛,慵懶地和室內(nèi)的幾案、晾曬的衣服、飄窗上的書本一一握手。日子就在這種不經(jīng)意的習慣中平鋪開來,我們無須驚訝,也無須追逐。
2025年05月15日
勇攀珠峰的鹿邑姑娘
2025年05月15日
立夏書
2025年05月15日
初夏抒懷(外一首)
2025年05月15日
當翻開邵麗的《天臺上的父親》,仿若踏入一扇通往往昔歲月的窄門,門后是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,是一代人命運的跌宕起伏,更是人性在生活旋渦中掙扎與沉淀的真實寫照。這部小說以其細膩入微的筆觸、深邃復雜的情感和發(fā)人深省的內(nèi)涵,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極具震撼力與感染力的時代生活圖景,引領(lǐng)我們在文字的迷宮中徘徊、沉思,探尋那些隱匿于歲月褶皺深處的生命密碼與人性幽微。
2025年05月15日
她手捧一束鮮花,站在自己的畫前。這幅畫名為《清風》,畫上一個披著長發(fā)的女子微微翹首,看著一只風中飛舞的蝴蝶,女子的神情有一種莊周夢蝶般的夢幻與出離。而她也如畫中女子一般披著一肩長發(fā),微微抬頭,看著畫中的女子。
2025年05月15日